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自查报告(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自查报告
**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x 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延续深化“1 窗办、1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深入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放活微观主体,创新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做出部署。
工作要点,主要任务 ?
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水平 01 ?
推行不见面审批。依照疫情防控需要,依托全省 1 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行“非接触式”服务,引导企业和大众通过网上查询、咨询、申报,部门工作人员通过网上受理、办理、结果寄达等方式办理相干业务,尽可能减少办事大众到实体大厅办事,避免沾染风险,让企业和大众办事更安全、更便捷、更高效。
02 ?
加快推动全省 1 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年底前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应接尽接、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同享和业务协同能力显著增强,在更大范围实现“1 网通办”。统 1 政务服务事项名称、编码、根据、类型等基本要素,推动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加快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会发展。
03 ?
加强政务数据有序同享。更大力度推动省市县 3 级数据同享,加快建立权威高效的数据同享调和机制,将更多直接关系到企业和大众办事、利用频次高的数据纳入同享范围。加快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建设利用,重点推动社会保障、不动产登记、公积金、卫生健康、教
育、就业、医疗保障等领域政务数据互联互通,提高政务数据的同享率和利用率。
04 ?
打造“指尖办”** 品牌。继续优化并大力推行省级政务服务APP“陇政通”,初步实现企业和大众通过 1 部手机查询办理身旁事。
05 ?
深化“最多跑 1 次”改革。探索推动“1 事 1 次办”,即以企业和大众“办成 1 件事”为导向,加强部门业务协同和信息同享,优化再造政务服务流程,精准集成办理 1 件事所需提供的各类材料,推行“1 表申请”,为企业和大众办事提供套餐式集成服务。
06 ?
进 1 步提升政务大厅服务水平。完善省、市、县、乡各级综合性政务大厅或便民服务中心集中服务模式,稳步推动全城通办、就近能办、异地可办。依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要求,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延续改进窗口服务,大力推行首问负责、1 次告知、1 窗受理、并联办理、限时办结等制度。
07 ?
深化不动产统 1 登记便民利民改革。推动不动产登记、交易监管、税收征缴线上“1 网通办”、线下“1 窗受理、并行办理”,年底前在市州及兰州新区全面实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
08 ?
推动纳税便利化。总结推行“项目管家”“不来即享”等有效做法,依照国家统 1 部署推动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年底前实现主要涉税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推行主税、附加税费合并申报,延续紧缩办税事项和时间,推动更多办税事项实现 1 次办结。
09 ?
延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单 1 窗口”功能由口岸通关执法向口岸物流、贸易服务等环节拓展,逐渐覆盖跨境贸易管理全链条。推行实行进口货物“两步申报”通关模式。精简需在进出口环节验核的监管证件和单证数量,大力推行无纸化通关作业。
10 ?
深化减证便民行动。在总结嘉峪关市试点经验基础上,6 月底前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许诺制。组织各地各部门公布确需保存的证明事项清单,逐项列明设定根据、开具单位、办理指南等,清单以外不得索要证明。
延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1 ?
编制公布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延续精简行政许可事项,认真承接落实国务院取消、调剂和下放的行政许可事项,在国家公布中央层面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0 年版)基础上,组织编制并适时公布全省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对清单内行政许可事项,逐项明确设定根据、实行机关、许可条件、办理程序、办理时限、申请材料、适用范围、有效期限、中介服务等要素。
12 ?
清算规范行政备案等事项。年底前推动将省级层面设定的行政备案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并向社会公布。清算规范登记注册、年检年报、指定认定等行政管理措施,整治变相审批。
13 ?
加强对行政许可的监督评估。组织对现有行政许可实行情况进行检查通报。拜托第 3 方机构对已取消下放行政许可事项落实情况进行评估,不断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
进 1 步下降市场准入门坎 14 ?
有序推动“证照分离”改革。上半年在兰州新区展开试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现全覆盖清单管理,并通过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成备案、实行告知许诺、优化审批服务等改革方式,着力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放宽市场准入。依照国家统 1 部署,适时在全省全面推开。
15 ?
最大程度为企业开办提供便利。在企业开办已实现 3 个工作日内完成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利用 ** 省企业开办“1 网通办”服务平台,实现企业开办全程网办。在政务大厅开设企业“1 窗办”专区,实现申领营业执照、刻制印章、申领发票和税控装备、职工参保登记、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等事项线上“1 表填报”、1 次实名验证,线下 1 窗领取材料,做到“1 步到位、1 次办理”。推动电子营业执照和企业电子印章利用。
16 ?
认真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落实“全国 1 张清单”管理模式,及时发现并破除市场准入中的各种不公道限制和隐性壁垒。健全完善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相适应的准入、审批、事中事后监管、社会信誉体系和鼓励赏罚机制等。
17 ?
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以文化、医疗、教育等领域为重点,进 1步放宽服务业市场主体投资经营活动的资质、股比、注册资金、从业人员、营业场所、经营范围等要求,深入清算在生态环境、卫生、安保、质检、消防等领域设置的不公道经营条件,取消证照办理、装备购置、人材聘请、人材发展等方面不公道限制,实现按市场化配置资
源原则自负盈亏经营。
18 ?
推动工业产品准入制度改革。进 1 步精简优化工业产品生产、流通等领域需办理的行政许可、认证、检验检测等管理措施。落实强迫性产品认证制度,稳妥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转强迫性产品认证管理相干工作。
加快推动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19 ?
推行投资项目区域化评估评审。6 月底前,主管部门制定出台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灾害风险性评价、环境影响评价、节能审查、交通影响评价、文物影响评价等事项的标准化操作规范,明确区域评估专业技术标准、适用条件、评估报告时效期、评估报告审批评审流程。各地要结合实际,建立区域评估清单,明确切施范围、评估事项、评估范围,经省级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推动实行。
20 ?
推动投资项目审批便利化。年底前全面实现投资审批事项线上并联办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全程线上办理,努力实现投资项目线上核准。展开投资审批合法性审查,年底前清算取消 1 批缺少法定根据的投资审批事项和“红头文件”,修订构成全口径、有分类的投资审批事项清单。推动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并联审批,大力推动“许诺+监管”模式的投资项目许诺制改革,通过健全完善政府定标准、企业作许诺、进程强监管、失信有惩戒的工作机制,实现 1 般企业投资项目和 1 般审批事项许诺制审批。展开投资“堵点”疏解治理专项行动。
延续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21 ?
大幅压减工程建设领域企业资质资历认定事项。依照国家部署,年底前力争将工程建设等领域企业资质种别、等级认定事项压减 3 分
之 1 以上。深化资质审批方式改革,推行企业资质告知许诺制审批,延续推动企业资质办理“1 网通办”。
22 ?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系统利用。积极推动“1 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全部审批事项通过审批管理系统展开审批,实现统 1受理、并联审批、实时流转、跟踪督办,做到全流程全覆盖。实行联合审图、联合测绘、联合验收,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力。6 月底前,展开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事项清算工作;年底前,建玉成省统 1 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全面实行施工图网上审查,实现多图联审全程数字化;推行工程招投标交易全程电子化,做到网上受理、网上开标、远程评标和智能化监管。
23 ?
紧缩工程建设项目公共服务环节办理时限。在各地政务大厅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窗口全面引入触及工程建设项目的办水、办电、办气等业务,供水新增、扩容改装的报装时间分别紧缩至 20 个和 15个工作日之内,燃气报装时间紧缩至 16 个工作日之内。
24 ?
进 1 步压减环评审批事项。依照国家要求,对不触及有毒、有害及危险品的仓储、物流配送等基本不产生生态环境影响的项目,1律取消环评审批。
25 ?
深化计划用地审批改革。加强计划用地与投资决策的衔接。以“多规合 1”为基础,深化计划用地“多审合 1、多证合 1”改革,合并计划选址和用地预审,合并建设用地计划许可和用地批准,推动“多测合 1、多验合 1”,加强信息同享,进 1 步压减建设项目计划
用地审批的事项和材料。
延续优化营商环境 26 ?
认真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宣扬培训工作,8 月底前对不符合《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要求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及时修订清算。
27 ?
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公道设定经营服务性收费标准,推动下降偏高收费。组织行业协会商会对收费情况进行全面自查,6 月底前全面清算取消背法背规收取的入会费、援助费、会议费、培训费、评比表彰费等,并限期退还背法背规所得,年底前对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自查自纠情况组织展开抽查检查。
28 ?
推动下降企业物流本钱。公然口岸收费目录清单,整治物流堆场等领域的乱收费、不公道收费行动。清算规范铁路等货运不公道收费,下降收费标准。
29 ?
延续下降企业融资本钱。大力推行无还本续贷政策,综合应用年审制贷款、循环贷款等方式减轻企业负担,严禁在发放民营企业贷款时附加不公道条件。发挥省级中小微企业续贷转贷基金作用,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续贷转贷业务产品进行有机结合,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续贷转贷服务。进 1 步清算规范中小企业融资时强迫办理的担保、保险、评估、公证等事项,减少融资进程中的附加费用,严禁在发放贷款时附加不公道条件。9 月底前,组织展开小微企业融资收费问题全面排查和重点抽查。
30
加大诚信政府建设力度。延续整治“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建立政府失信责任追溯和承当机制,对各类企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等需要改变政府许诺和合同约定而遭到的损失,依法予以补偿。深入推动化解涉企历史遗留问题工作,健全完善“1 企 1 策”问题解决机制,推动解决 1 批社会反应强烈的涉企问题。延续清算政府部门和省属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进 1 步建立健全预防和解决拖欠问题的长效机制。
7 ?
进 1 步激起创新创业活力 ?
31 ?
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简化科研项目管理流程,减少没必要要的申报材料和各类进程性评估、检查、抽查、审计等。探索进 1 步扩大中小学校办学等自主权。
32 ?
切实优化人材引进服务机制。依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点学科,简化引进手续、优化审批服务,大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材。对特殊人材采取“1 事 1 议”方式,开辟专门渠道,提供特殊政策,实现精准引进。充分赋予用人单位在引进人材方面的自主权,采取灵活多样的引才方式,有效调动和激起用人单位的引才积极性,发挥好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
推动事中事后监管常态化、规范化 33 ?
全面实行“双随机、1 公然”监管。推动“双随机、1 公然”监管、重点监管与信誉监管等监管方式进 1 步融会,将随机抽查的比例频次、被抽查几率与抽查对象的信誉等级、风险程度挂钩,公道安排
检查频次,减少重复检查,提升监管效能。大力推行部门联合抽查,延续完善联合抽查事项清单,年底前基本实现市场监管领域相干部门“双随机、1 公然”监管全覆盖,政府相干部门在市场监管领域联合“双随机、1 公然”监管常态化。抽查结果通过国家企业信誉信息公示系统(**)、“信誉中国(**)”网站、** 省“互联网+监管”系统等进行公示。
34 ?
深入推动“互联网+监管”。建设 ** 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并与国家系统实现对接联通,会聚同享监管数据,应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对风险的跟踪预警,提升监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35 ?
推动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大力实行信誉监管,规范认定并设立市场主体信誉“黑名单”,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实现背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对失信主体在行业准入、项目审批、公共资源交易、取得信贷、发票领用、出口退税、出入境、高消费等方面依法予以限制。建立健全信誉修复、信息主体异议申述等机制,鼓励失信市场主体主动纠错、重塑信誉。
36 ?
提升监管执法规范性和透明度。加强对行政处罚、行政强迫事项的源头治理,最大限度减少没必要要的执法事项。延续改进执法方式,推动执法结果同享互认,及时制止“1 刀切”等行动,对遵法记录良好的企业减少检查频次。年底前基本实现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及时准确公示执法信息、执法全进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全覆盖。
37 ?
进 1 步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针对行业准入、资质标准、产业补贴等方面对民营、外资企业设置的轻视性规定和做法,对 2019年 12 月 31 日前出台的政策措施进行全面清算,清算结果及时向社会公然。
38 ?
切实保护招投标和政府采购领域公平竞争秩序。年底前,组织展开工程项目招投标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全面清算各种触及地域、行业和所有制轻视的不公道规定,避免随便附加各种意向性限制条件,集中暴光 1 批在工程项目招投标和政府采购领域不公道限制或排挤潜伏投标人和供应商的背法背规行动。
进 1 步优化公共服务 39 ?
推行居民电子健康卡利用。不断优化完善 ** 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快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诊疗信息、报告单结果在不同医院间的互通同享,方便居民线上追踪查询个人救治信息。
40 ?
延续优化水电气暖等公用事业服务。全面清算取消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公用企事业单位不公道收费和证明事项,催促相干企业对确需保存的收费事项实行清单公示,规范收费行动。积极推动“1站式”办理和网上办事。
41 ?
提升公证服务效力。加快推行网上公证业务办理系统,提高公证办理信息化水平。对部份具有网上申请和受理条件的公证事项,推行网上受理和线下办理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努力做到当事人“最多跑1 次”。年底前,全面推行公证事项证明材料清单制度。
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的政务服务评价监测体系 42 ?
大力推行“好差评”制度。在全省各级政务服务机构构建接受评价—受理—整改—反馈—信息公然—结果利用的“好差评”全流程工作机制,切实增强企业与大众的取得感和满意度。
43 ?
稳步推动营商环境评价工作。依照国家标准体系,以市场主体感受为根据,组织展开我省营商环境评价工作,通过评价查找解决我省营商环境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进行改进。
44 ?
深化第 3 方评估工作。拜托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第 3 方机构(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定期对“放管服”改革推动情况展开评估评价,提出意见建议,推动管理和评价相分离,保障评价工作的独立性和评价结果的客观性。评价结果作为深化改革、改进工作的重要根据。鼓励各地自行展开第 3 方评估工作。
推荐访问: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自查报告 自查 优化 改革